10月27日,宁波银行(002142.SZ)披露的2025年三季度报告,以多项核心指标的稳健增长与结构优化,勾勒出这家城商行在复杂经营环境下的高质量发展轨迹。总资产首次突破 3.5万亿元大关,营收利润实现双位
10月16日至17日,临商银行召开2025年三季度经营分析会议。会议全面总结前三季度经营管理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与问题,部署四季度重点工作,动员全行上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5年来,我国金融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完善,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在近期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在“双碳”目标深化推进与绿色金融政策持续加码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债已从银行绿色融资的“补充工具”升级为践行绿色战略的“核心支点”。2025年以来,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9月26日已达4171亿元,远超去年同期的1225亿元;其中银行机构贡献主导力量,仅银行间市场发行规模便突破1700亿元,较2024年全年2225亿元的规模已完成近八成。
2025年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公告,支持可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现券交易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9月24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业务平台推介会在上海举行,向各相关机构集中宣传介绍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及数字资产平台(以下简称“业务平台”)功能,标志着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出席并致辞。
2025年9月,人民币隐含波动率创八年来新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在7.1130附近。这一现象背后,是中国央行通过“双线推进”战略构建的人民币生态体系持续优化,以及全球货币格局加速向多极化演进的深刻变革。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这是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这一决策迅速传导至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呈现显著波动。9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085,较前一交易日调升14个基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升破7.09关口,最高触及7.0845,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这场政策调整不仅重塑了中美利差格局,更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跨境资本流动及货币政策空间产生深远影响。
9月17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突破7.10关口,最高升至7.0995,创下2024年11月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价报7.1163,较前一交易日上涨65点,同样刷新去年11月6日以来的日间收盘价纪录。这一突破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在经历年初波动后,已连续突破多个关键阻力位,展现出强劲的升值动能与稳定性。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前八个月净投放现金5208亿元。
初步统计,2025年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3万亿元,同比少增485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816亿元,同比少减76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855亿元,同比多减30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942亿元,同比少增161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23亿元,同比少减256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同比少221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0.27万亿元,同比多4.6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669亿元,同比多1093亿元。
9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盘中一度升至7.1220,刷新去年11月上旬以来的新高,16时30分日间收盘报7.1248,较上一交易日上涨73点。进入夜盘交易时间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升破7.12关口,最高升至7.1188。8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在岸和离岸市场分别升值超过 0.7%和0.9%。